各位领导同事、早上好!
按照上级党组织和院党总支的安排,上周我去延安参加了《吉林省卫生计生系统、以延安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党性教育培训班,培训地点在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整个培训是以专题教学和现场教学两种形式交替进行,感触挺深,甚至让人有一种顿悟的感觉。回来后,大家都问我,延安一行感觉咋样啊?说句真心话,我觉得啊自己从延安回来,距离党员的标准相差太多了,但同时是也觉得同党的距离是越来越近了,因为我真的走进了它。我是以最庄严、最崇敬的心情,站在革命圣区--延安那片土地上,因为那里曾经有多少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历史,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对于每一个来到延安的人,都想从那段历史中,寻找到它留给我们,深厚的精神财富。几天的学习时间太过短暂,十三年的历史太过厚重,要想走进那十三年历史的最深处,我以为呢,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今天通过我的讲述,也一定能,为大家打开一扇窗。打开一扇,认识那段历史的窗,你就会发现那段历史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精彩。
下面我们来看几组图片:
这张是延安大学,简称“延大”
坐落在革命圣地延安,是毛主席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现为陕西省属重点大学。这张是延安泽东干部学院,是红色培训基地,都是按照窑洞风格设置的。像这样的窑洞,在延安随处可见。
延安的建筑古朴,文化厚重。首先呢我们先了解一下延安的历史沿革。因为我到延安,接受培训的第一课,就是王涛老师的专题教学《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王涛老师呢是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教授,3个多小时的培训啊,都是脱稿讲,很精彩,也很教育人鼓舞人,感染人,我真地被触动了,当时就在想,回去后我一定要把这精彩的课程带回来传递给大家。可是我知道我个人的文化底蕴,能力和水平和老师都无法相比!但今天的课程,却经过了我精心的准备和整理,愿和大家一起分享,共同学习、提高和进步。
这张图片是王涛老师授课现场
延安呢,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很早啊就成为了陕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1935年,党中央率领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至1948年,中共中央离开陕北,近13年历史。党中央在延安呢总共有10年零2个月的时间,由于延安所具有的这种重要的政治地位,习惯上把13年的历史统称为延安时期。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那么什么是延安精神呢?延安精神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我想在座的各位很多人都听过闻名于世的“南泥湾精神”吧,它也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就十分重视理论学习,领袖率先垂范,一边加强党性学习,一边还要投身革命实践。那个年代的学习环境是相当艰苦的。识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战场上,桌子就在膝盖上。在那个衣不保暖、食不饱腹,命不保夕的年代,我们老一辈革命家都能有时间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我们生在这么好的时代,还有什么理由抽不出时间不去学习呢?好像真的可以深思了。你看现在的孩子,不管多大,上小学的,初中的,高中大学的,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也会经常听到路边三三两两的孩子出口不敬,出言不逊,这种教育的缺失让人痛心啊。大家都知道,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之路,四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成效巨大,普惠国民,我们每个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但是,经济发展了,我们的理想信念却缺失了;我们的腰包鼓了,可信仰却荒芜了,精神空虚了,唯物质,唯权色,唯名利。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这就是要求我们重新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精神信仰。让人们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同步。几任国家领导人苦心孤诣的宣传和打造包括延安精神,井冈精神,遵义精神等在内的红色教育基地,就是让后人传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和老一辈革命精神。
前几天,我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很警醒人,老大如此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这里老大尊指习总书记,当时我就在想,是啊,老大如此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这里老大尊指我们刘院长。当年集资建院后又乔迁,一贫如洗千难万难,刘院长带领我们这个团队拼到今天,其中的辛苦和成就,岂是用几字语言所能表达的!所以说老大如此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我们医院有五种文化:党的文化、家庭文化、军队文化、学校文化、信仰文化,其中家庭文化是我们医院的核心文化,而党的文化却是我院文化之首,党的文化是一个单位健康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阶梯和引领。为啥要学习,党员不但要自己学习,还要带领身边的人学。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关系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情感方法的重要体现,如果落后的观念不更新,就是行动上做得再好也很难尽善尽美,相得益彰。
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一切新知识,大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使全体人民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贯穿、结合、转化、落实。延安精神是党和人民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必然会随着实践、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活力。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而这样坚定延安精神的人有许多。白求恩是加拿大一位著名的胸外科专家,大家都知道吧,国际主义战士,1938年他受美国、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到达晋察冀抗日前线工作。来到中国一年半的时间里,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做手术,尽管炮弹在他的手术室外肆意轰炸,他也要坚持把最后一个伤员救治。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贡献了自己的一切。1939年11月12日凌晨5点,因病逝世,与世长辞。临终前留言,“请转告毛主席,我相信中国人民一定会获得解放的,遗憾的是,我不能亲眼看到新中国的诞生了。”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亲笔写下了《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了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留下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医生的典范,党员的楷模。
回想我们医院,那一年龙卷风突然来袭,争分夺秒奋力抢救一夜的是我们白衣战士,那一年儿童集体食物中毒,让孩子们重返校园、绽放笑脸的是我们的白衣战士!那一年,洪水洗礼了我们医院,奋不顾身将我们的资产和患者保护的,还是我们的白衣战士!比起白衣天使,我更喜欢称呼其为白衣战士!那一年非典来袭,令人恐慌又恐惧,医院成立了非典隔离门诊,我们民族医院那一年的那一些人,真是让人竖起大拇指。轮岗值守,没有怨言,也没有逃避。生命只有一次啊,大家都知道它太脆弱了,经不起考验,而民族医院人的精神却是经得起考验的!15年过去了,那份感动依然在我心里。多少个那一年,多少个那一天,多少个那一些人,在危机关头,没有任何一个人退缩和抱怨,这就是我们民族医院人勇于担当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其实,这也是延安精神在我院得到了一种幻化,传承和升华。
延安之行红色之旅让我们吉林省一行177人,在四八烈士陵园敬献花圈,重温了入党誓词
瞻仰四八烈士陵园、敬献花圈
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
延安革命纪念馆
王家坪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抗日军政大学旧址
现场讲解《毛泽东与毛岸英的父子之情》
下面呢,侧重为大家讲讲四·八”烈士陵园、和四·八烈士的革命故事。
“四·八”烈士陵园坐落在陕西省延安市,是为纪念在1946年4月8日,因飞机失事遇难的爱国教育家,黄齐生先生等9人,而建造的陵园。解放后,1957年党中央决定重建“四·八”烈士陵园。新建的陵园设在、原八路军总部、王家坪北侧,背枕清凉山,面对延河水。陵园里有纪念堂、纪念塔、纪念亭、陈列室、陵墓台等建筑物。2016年12月,“四·八”烈士陵园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因为它的历史太过辉煌,所以永载中华民族的史册。
在这里,我想带动大家一起去体味一个群体的精神世界。这座墓园,长眠一批中华民族的精英啊,他们曾经是那个时代的创造者,也许透过他们,我们真会多了一些对那段历史的体会和认知。长眠在这里的英烈,有叱咤风云的英雄战将,才华横溢的江南才俊,也有机智勇敢的林海英雄。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不是陕西人,绝大多数他们来自江南、附属之地,为了一个共同的追求,他们被照唤于此,为了共同的追求,他们含笑九泉。
长眠在这座墓园的中轴线上,这个英烈叫做王若飞。不知道啊,我们在座的各位,有没有人觉得陌生呢?王若飞,贵州安顺人,出生在一个贵族的家庭。父亲呢,不务正业,母亲对他的教育非常担心,所以,在他年仅四岁的时候,就把他托付给他的舅父,贵州著名教育家四八烈士之一,黄齐生先生。追随舅父,他先后留学日本,法国,苏联,19岁参加反袁运动,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中国人常说,人如其名,也许呢,这个名字真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更多一点。王若飞这个名字,是读书的时候他自己取的,他读木兰辞,喜欢当中的一句话,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所以呢,他给自己取名为若飞,字王度。
党内从事过的工作,种类极其繁多,宣传组织统战,少数民族军事外交等等。才华如何呢,大家都可以想象一下,这个人,有如此丰厚的理论功底,如此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是知识分子当中相当难得的,他还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论才华成就,他真得是出类拔萃。毛主席去重庆谈判时,中央在人选方面是费了很多周折的,首先,周恩来是第一人选,这是不用怀疑的,任何人都替代不了他的作用。那么,除了周恩来还有谁合适?在我党中,这样的人才还是不少的,比如董老董必武、叶帅叶剑英,都是长袖善舞的谈判高手,还有林伯渠等,也都能独挡一面。但最后主席提了一个人的名字,就是,王若飞。因此,在陪同毛主席去重庆的谈判中,周恩来跟王若飞一左一右,堪称主席的左膀右臂。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他被认为是延安著名的才子。重庆谈判他作为主要的谈判者,当时呢,有一位著名的民主人士,沈钧儒先生,只因为目睹他在谈判中的表现,曾经这样描述他,说他是“辩争众口,屹然不动,”。卓越的外交才能使他在逝去多年依然为人所称道。但是呢,现在我们重点回顾的不是王若飞的才华、成就,而是这位共产党人身上强大的内心力量。1931年9月,王若飞从苏联回国主持内蒙古工作,期间叛徒出卖,11月包头被捕,当时与他接头的是谁呢?后来的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任主席乌兰夫。为了保护同志,敌人对他施以酷刑,他的回答很有知识分子气,“招字啊,早就从我的字典里扣去了。”押上刑场,8支步枪,指着头颅,面无惧色,他回答,开枪吧......押上法庭,理直气壮高声宣讲,他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对手呢相当狼狈,只好将他投入囚牢。他既然可以勋绩,勋绩啊,组织政治犯,高唱国际歌。而且很快呢,他在狱中成立了党小组,成功领导一次绝世斗争。
他关在绥远,当时绥远省最高军政长官,傅作义将军,听闻此人,轻声感佩啊,他说军人上战场尚且白衣白脸,更何况是这样一个书生啊。然后在自家客厅,数次款待了他。当然许配于高官厚禄。他借机宣讲党的政策,劝傅将军反蒋抗日。狱中呢,王若飞总共写下30多万字的各类书籍,其中有一封劝傅将军抗日书竟然长达万言,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自信挥洒的淋漓尽致。阎锡山呢,派了自己最亲近的秘书,前往劝降,王若飞啊一言以对,“我只为共产党做事”。舅父不远万里,两次去狱中探望他,希望疏通关系,搭救他出狱。他告诉舅父,倘使一个人为了个体的生命,而又背叛了千万人的事业,那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舅父看他如此决绝,环顾监狱,心生悲观,问他,倘有不幸,一退何存?回答:大青山上。舅父呢只好含泪啊为他在大青山上买了一块坟冢。
那是一个知识分子,同今天人们一样啊,浪漫的情愫,常人的情怀他都有,曾经呢,从自己身穿西服的内衬上撕下一尺白绸,用诗一样的语言,写下了与自己深爱妻子的诀别书。他写:忘了我,别了,我们在红旗下相聚,又在红旗下分手,战士们虽然红旗下倒下,革命的红旗它永远不倒。面对这样的一位对手,大家能够理解吗、傅作义将军曾经当着王若飞的面这样感佩,他说,为什么,人才都出现在共产党里。5年7个月的狱中生涯,这个人,抓住所有机会坚持锻炼身体,身边的狱友对此难以理解,“你死都不怕,何必如此?”他回答,“一个人啊,只有经过了牢狱这关,出去之后才能更好的为党工作。相信我,革命一定会成功”。大家觉得呢?傅作义将军感佩的,仅仅是王若飞的才华吗?应该不是吧,更有这位共产党人身上的信仰所给予他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也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王若飞的故事,暂且画上一个句号,可是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四.八烈士陵园里呢,还有一位烈士名扬四海,很多人谈论起他,说的最多的词就是命运多舛,有人呢,喜欢用悲剧两个字,来概括他的人生,我却不太知道,叶挺将军他自己是否会同意,今天的我们用悲剧两个字,来概括他的人生?因为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人生,是这位将军他自己一手抉择的,而且呢,生命里给予他选择的机会竟然是一而再再而三。叶挺呢,他毕业于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学校,就是袁世凯创办的那所保定军校。这座军校的旧址今天依然在保定,破败,但是难掩曾经的辉煌。后来黄埔军校师资一半是来自于这所学校。如果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叶挺的一生啊应该从来都不会缺乏人脉。大家想啊,蒋介石呢,在这座学校里已经读了半年学,顾祝同呢是叶挺的同班同学,陈诚啊是他的学弟。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年仅25岁,是中山警卫团二营营长。陈炯明叛变的时候,是他亲自护送孙夫人宋庆龄逃离险境,深受中山先生的信任。
1924年,叶挺在苏联留学,期间做出了他自己人生最重大的政治抉择。此前呢,他是国民党,此后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率领独立团立下赫赫战功,而立之年成为了名扬四海的北伐名将。大家呢熟悉中国近代史,可以设身处地的为这位将军想一想,当时的历史背景,这样的一位少年即成名的将才,他的未来多少选择,多么美好。但是在大革命失败,这位将军没有选择自己似锦的前程,而是坚持了自己的政治抉择。
他先后参加、领导了南仓起义,广州起义。与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的缔造,建立了卓越功勋。毛泽东啊因此在延安当面称叶挺,你可是红军的第一任司令官。没有错,广州起义呢,叶挺是总指挥官,而广州起义我们第一次用红军这两个字。但广州起义失败,因为共产国际的不公正对待呢,叶挺流亡海外十年之久。三年在德国,七年在澳门。将军没有退过党,但脱党十年这是事实。澳门他所居住过的那个家园,两层的洋楼非常舒适。但抗日战争爆发,将军毅然回国,担任了新四军的军长。期间呢,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为保存壮大新四军倾尽全力。三年间,领导队伍驰骋于大江南北,与日军苦战,成就了一代抗日名将,所获嘉奖不胜枚举。
可惜啊,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大家都知道皖南事变,将军率9000新四军、军部人员北渡长江,遇国民党8万官兵围追堵截,浴血奋战啊,7昼夜之久。最后呢,将军决定,以一己还部下。当时呢,他身边的部下已不足千人,前往谈判遭扣押。此后5年2个月,这位将军失去自由。想来呢这是他一生面临的最漫长,最艰难的抉择。面对战区副司令的长官,而且任选头衔。面对往来不绝前往劝降的人,曾经的同事、朋友、同学,他对顾祝同讲,“头可断,血可流,军人的志不可丢”。陈诚啊,与他个人关系相当交好,五年牢狱,两年在关照他。若干次前往相劝,最后一次,叶挺将军真诚地对陈诚讲,“请你啊,尊重我的人格,和我的政治选择。”关押他一年多,蒋介石呢,亲往劝降,近代史上,应该没有人怀疑蒋介石对叶挺的赏识。据叶挺自己的记载,蒋曾问他,你是共产党员吗?将军认真的回答,今天的我没有任何党籍。最后呢,蒋留给他这样的一句话,“我指给你一条明路,跟我走,绝对服从我,你便可以成功,否则就算完了,不要急于回答,好好的思考一下”。深思熟虑,这位将军给出的回答是,“我不能这样做,请你枪毙我吧。”我们都知道这位将军最后没有被枪毙。但是就此他被剥夺了征战沙场的权力。
峰火弥天,狼烟遍地,一位满腹军事才华的将军,他却只能流连于田间农舍,只能被关押于牢狱之中。透过漫长的历史迷雾啊,不知道今天的我们,是否真有资格说,我们可以触摸这位将军内心真实的痛苦,还有煎熬。但是就在此时,重庆的牢狱留下将军一首千古绝唱。大家还记得小学语文课本里,我们学到的有一首将军的诗作,叫做《囚歌》的吗?“我渴望自由啊,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可以从狗的洞子里爬出”!第一时间,将军的爱人曾将这首诗密抄给他们的好友,郭沫若先生。先生乍读这首诗,即刻明白了。他说啊,这位将军的内心啊,任何力量都无法摧垮。因为,他有着剧烈的责任感,使他对横溢永不屈服。而同时又有着透彻的人生观,使自己能够超越于一切苦难之上。很想知道吗?能够让这样一位将军,超越于一切苦难之上的人生观,又会是什么呢?
1946年3月4日,在中共的百般努力之下,这位将军终于迎来自由,出狱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写下了自己人生第二份入党申请书,致电党中央毛泽东他请求重新入党。毛泽东对此信竟然亲做批复,三次修改,毛泽东亲笔将台头改成了“亲爱的叶挺同志”。拿到这封批复啊,将军欣喜之情一度溢于言表。拉着自己共患难爱妻的手,合影留念。记者问,“五年牢狱,因何做出如此抉择?”将军答,“五年思考,让我更加深信,今天的中国真正为国家,民族奋斗的只有中国共产党。”记者问,“将军今后有何打算?”一腔豪情啊,将军答,“为人民而已。”或者,正是怀着这一腔豪情啊,这位将军他不顾周恩来的百般劝阻。周恩来希望,他刚刚出狱的战友,能够在重庆再多作休养。所以呢,才特意接来他钟爱的女儿叶扬眉,前往重庆陪伴父亲。可是叶挺执意协同爱妻,女儿,一个尚未来得及取名的小儿子,与博古、邓发、王若飞他们一起登上了飞往延安的飞机。或者可以想像一下,这位刚刚出狱的将军,在这架飞机上应该对自己,和这个民族的未来,做过美好的憧憬。只可惜啊,71年前,4月8号,延安的天空远没有今天这么明媚,蒙蒙细雨啊,迎候他们的战友,等来的却是一个,无可挽回的噩耗,因飞机失事,不幸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难。毛泽东题写了“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题词。“我哭故人称永诀,普天涕泪是英雄。”这是当年啊,聂荣臻先生为他们所写的一句挽歌。不知道今天读来,能否让我们感同身受。生命短暂啊,可名字彪炳史册。奋斗戛然而止,但是追求却已然树立成了永久的丰碑。
80年前啊,黄土高原曾经来了一位美国著名的记者,叫做艾德思佳诺。初次登上陕北大地,他曾经这样描述这块土地,他说这里是我所走过最贫穷、最落后的地区之一。但是呢,他在这里仅仅停留了三个月。第一次接触那批对外神秘的共产党,他惊奇地发现,这些人身上有一种不能战胜的精神和力量。因此三个月,他竟敢断言,中国的未来一定掌握在他们手中。透过长眠在这里的英烈,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当年战斗在黄土高原的那群共产党人,他们的群体形象。曾经呢,他们有无比坚定的信仰,面对所有的诱惑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曾经的那一群人真的可以透过他们个体的力量,注入他们所在政党民族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的强大。所以,那群人真的在这个地方书写了传奇,历史终将艾德思佳诺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延安的历史并不久远,延安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也向我们展示了许多高贵的灵魂。在这个民族处于危难的历史时期,是他们承担了这个民族的未来,引领着走出危难、迈向辉煌。今天,烈士们长眠地下整整71年。中国的变化天翻地覆,今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理由骄傲自豪,也都有理由反思和自省。曾经的那一群人,曾经的那一代人,他们真的可以给予我们这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强大。不知道今天,我们是否依旧可以做得到呢?真心的期盼,这里的每一个人,他们的名字,他们的精神,他们身上的勇气力量,坚韧真诚,尤其是他们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承担,真的可以继续伴随我们这个民族走下去;真心的期盼,今天在座的我们,能够用心去体味和传承,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几千年,赖以存在的精神力量之所在,珍惜我们今天的辛福生活,以感恩之心去努力工作;真心的期盼,我们能够化延安精神为工作动力,让医院更美好的梦想,于明天,在我们每一个民族医院人的身上得以实现!真心的期盼,今天早会的40分钟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感谢大家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