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一位并不出名,却被人们永远怀念和尊崇的医生特鲁多。他在从医过程中不幸患上了当时的不治之症——结核病,他放弃治疗只身来到美国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疗养,并用朋友捐款在此创建了第一家专门的结核病疗养院,从事结核病研究,成为当时美国首位成功分离出来结核病菌的人,虽然他直到因结核病故去也未能找到治疗结核病的方法,但是在撒拉纳克湖畔,他的墓碑上刻着“有时,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成为了所有医生铭记于心的座右铭。
这是2018年4月2日的民族医院每周例行全院职工晨会上,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刘玉忠讲给全院职工的关于美国医生特鲁多生平事迹,以此展开了关于医生职业和医疗行业认知的探讨。
我们天天从事医疗工作,可是我们真正喜爱这个职业吗?我们经常讲微笑服务,讲优质医疗,可是否真正发自内心认识到从事这个行业的神圣和职责所在?刘院长讲到,最初医院机构是在中世纪时,有一群人为了帮助流浪者、乞丐解决痛苦和困难而成立的,慢慢演化成今天的医院。医生就是以帮助别人解决痛苦,维护健康为职责的那群人。有人说,如果不充满爱,没有爱的医生,就不是一个好医生。从这句话我们就应该看出医生每天要做什么,怎么面对患者——你必须充满爱,这是非常神圣的职业。
医生职业是神圣的,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无比尊崇这个群体。在日本,医生被尊称为先生;在宗教认知里,医生是神圣的、去世后是一定可以升入天堂的;在我们国家,中医是四大国粹之一,习总书记极其重视中医发展,并提出中医治国。由此可见,一生中有幸从事医疗工作并被尊崇的我们应该感到无上荣光,应该倍加珍惜。当然,医生也不是神,因为医生还不能有效治疗所有疾病,更多的时候要面对不能治愈和死去,但一个好医生的责任不仅仅是治疗,而是经常去帮助,总要给予安慰那些将所有隐私暴露于你,所有痛苦倾诉于你,并接受你给予的一切检查和诊断的病患。如果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明确了这个职责,我们每天无论怎么忙碌,都不会让自己高高在上,而是会用爱心去帮助每一个人维护健康,解决病痛,延长生命。
刘院长分析,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走向成功,相信将来的医疗行业会慢慢回归初衷,良性发展,不再是关注门诊量多少,住院患者多少,经济收入多少,而是接待多少,治愈多少。做为一名医生,承载着患者的信任和托付,到任何时候都应该有两个观念:一个是神圣观,也是做人之道;一个是价值观,运用我们的智慧和医术去创造价值。这两个观念要牢牢树立在我们的脑海里,并真正理解从医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不再是强迫遵守规章制度,要求做好微笑服务,而是做好每一天,接待好每一个患者。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刘院长谆谆教诲是以医院之名,以病家之名,以对医生职业崇高之敬仰之名,殷切希望民族医院的每一位医疗工作者谨以至诚之心为一方百姓解除痛苦,付出爱。